蒋勇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17

主持项目

1. 2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特别概念系统构建原理的空间复合研究,在研。

2. 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负极词的空间映射研究,已结项。

3. 20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词语极性特征的信息论研究,已结项。

4. 2008复旦大学“金穗”项目:汉语极性词语研究,已结项。

5. 2002. 上海市社科青年课题:借代原理与言语交际,已结项。

 

主要论文

1. 从认知角度拓展韩礼德等对英语语法概念隐喻的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2. 直接言语和间接言语理解过程的相似性,《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第3期

3. 概念结构与语篇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 从Thornburg & Panther的言语行为借代理论看言语的借代功能,《外国语》, 2000年第4期

5. 文学和日常话语中虚拟空间的认知能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6. 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7期

7. 概念结构对语义原子论和语义场理论的整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8.“点到为止”与间接言语行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9. 经济原则对句子语义结构与概念结构不对称现象的解释,《外语教学》,2001年第3期

10. 复合空间理论与关联理论相似的语言哲学观,《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

11. SBT和RT在语用三角模型中的兼容性和互补性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12. 特别概念的以虚喻实功能,《修辞学习》,2002年第6期

13. Coulson的框架转换理论,《外语与翻译》,2002年第4期

14. 特别概念结构的借代功能,《外国语》,2003年第6期

15. 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16. 特别概念与认知参照点,《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17. 特别概念与梯级含义的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18. 从隐性空间复合论看幽默理解时的语义跃迁,《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

19. 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外语学刊》,2003年第1期

20. 梯级含义与语力的传递,《修辞学习》,2003年第6期

21. 最佳关联与幽默理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2. 语用三角模型对空间复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整合,《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3 诗篇中的空间映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4. 隐喻性夸张与复合空间,《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第4期

25. 消极应答的语用策略,《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26. 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

27. 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外语学刊》,2004年第3期

28. 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9. 梯级修辞中的反衬结构,《修辞学习》,2004年第6期

30. 夸张性隐喻的梯级含义功能,《现代外语》,2004年第3期

31. 梯级论证的辩驳之力,《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2005年

32. 虚拟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语用功能,《外语教学》,2005年第6期

33. 国外极性词语的梯级研究,《外语学刊》,2006年第6期

34. 虚指的通指义和极向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35. 极性词语的梯级模型及补充,《现代外语》2006年第1期

36. 虚喻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2期

37. 汉语极量极性词语的梯级逻辑和关联分析,《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2008年

38. 负极词的曲言功能及其语用定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39. 疑问词语弱言用法中的极性和含义,《修辞学习》2009年第2期

40. 基于概率的极性词的梯级逻辑,《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2010年

41. 极性隐喻的梯级逻辑,《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3期

42. 极性借代的梯级逻辑,《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

43.“从来”的隐现极性特征与梯级逻辑,《现代外语》,2012年第2期

44.“任何”的隐现极性特征,《外国语文》,2013年第1期

45. 极量负极词用于问句的双向关联分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

46. 量化最高级涌现性极性特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

47. 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的概率模型,《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

48.“都”允准任选词的理据,《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5期

49.“到底”“究竟”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基于信息熵的新解,《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6期

50.“Any”与“任何”允准差异的优选论解释,《语言研究集刊》(第十四辑),2015年

51. 任选词表极点义的关联条件,《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五辑),2015年

52. “到底”、“究竟”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基于信息熵的新解,《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6期

53. 任指词的量化含义的推导,《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九辑)2017年

54. 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当代修辞学》,2017年第6期

55. 曲言负极词语用得体性的博弈论分析,《当代修辞学》,2019年第4期

 


专著

《扩域词的增熵功能——基于信息论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